嗨,謝謝你點開本週的 MisoNews!
本週的主題是日本聲音平台新創 Voicy,目前已經募資 36 億日圓。這個平台有超過 1600 檔聲音節目,商業模式與 Podcast 相似,包括訂閱制和廣告抽成。
然而 Voicy 有一個萬年難題:到底跟 Podcast 到底有什麼不一樣?
這篇文章將介紹 Voicy 的創業歷程、商業模式,也會從品牌和使用者的角度來探討 Voicy 與 Podcast 的不同之處,剖析是什麼吸引主持人跟聽眾留在 Voicy 這個平台。
Voicy 的簡介與創業歷程
Voicy 這個聲音平台創立於 2016 年,願景是「透過聲音內容讓人們跟這個社會變得更加豐足」。平台上現在有超過 1600 檔聲音節目,已註冊用戶超過 150 萬人。
而且越來越多法人、企業加入 Voicy 節目的行列,目前有 174 家企業在 Voicy 透過聲音內容塑造品牌形象。
創業者、同時也是現任 CEO 的緒方憲太郎資歷非常豐富,從大阪大學畢業後成為公認會計師,曾經放下一切花一年的時間環遊世界,後來又到美國的 EY(安永)會計事務所工作。回日本後,他在 2014 年加入了支援新創的公司,隨後在 2016 年自己出來創辦 Voicy。
從緒方憲太郎的經歷,可以看出他的個性熱愛探索以及挑戰,他本人也曾在訪談中說自己是個充滿好奇心的人。
緒方憲太郎創辦 Voicy 的時候,聲音平台並不流行,在創業當時也受到周遭質疑「聲音市場根本沒在成長,為什麼要做聲音」「現在是影片的時代」,但他相信聲音具備的力量,因此堅持在這個領域創業,打造一個獨一無二的聲音平台。
緒方憲太郎對聲音產業的熱情,也許很大部份是來自家庭的影響。他的父親・緒方憲吾是一位電視主播,曾主持知名廣播節目;母親則是從小時候就經常讀書給他聽,而且家中還保留著古老的傳真電話機,只因為裡面有祖母的錄音。
雖然 Voicy 一開始不被看好,但隨著 Podcast 的爆發性成長,以及曾經紅遍社群的 Clubhouse、Twitter Space 等,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聲音市場,Voicy 也持續成長,最新一輪募資是在 2022 年 7 月宣布募資 27 億,累積募資金額也來到 36 億日圓。而且有些投資人本身就有在 Voicy 主持節目!
Voicy 跟 Podcast 的最大差別:以人為本
看到這裡你一定會想,Voicy 應該就是日本國內製造的 Podcast 吧。
但是,Voicy App 的介紹頁面很直截了當的寫著「Voicy 是不同於廣播、Podcast 的獨一無二的聲音平台」。
我好奇挖掘了一些過去的訪談,發現 Voicy 剛開始被稱為「聲音播送服務(音声配信サービス)」,2019 年左右,緒方憲太郎大量使用「聲音媒體(ボイスメディア)」這個詞來形容 Voicy。
2021 年,緒方氏在文章裡提到「Voicy 已經不只是個聲音媒體,而是能乘載其他媒體的聲音平台(音声プラットフォーム)」,後來的 Voicy 的官方網站跟新聞稿裡,都稱 Voicy 為聲音平台。
媒體跟平台有什麼不同?媒體是傳遞訊息的媒介,又可以依照傳遞的方式或運作的型態來分類,例如我們常說文字媒體、聲音媒體、大眾媒體、自媒體等等;而平台可以說是這些媒體與閱聽人的聚集地。
那麼問題來了,Voicy 這個聲音平台,到底跟 Podcast 有什麼不一樣?這一題當然不只有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想問,緒方憲太郎也被媒體、用戶、還有投資人問了無數次。
老實說,以聲音內容的框架來看,Voicy 跟 Podcast 並沒有太大的差別,都是聲音節目,都主打可以邊做事邊聽,以及有陪伴的效果。
但是 Voicy 有個重要的理念,一句話來總結就是「以人為本」。比起聚集大量的內容,他們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。
並不是要說 Podcast 平台不以人為本,只是 Voicy 更加重視這一點,比起「什麼節目」,更重要的是「誰做的節目」。
節目合格率僅 5%
Voicy 上面有滿多主持人是自帶流量的各界知名人士,例如創業家堀江貴文、理財作家大河內薰、(我個人非常喜愛的)搞笑藝人兼 YouTuber 中田敦彥。
Voicy 節目主持人有自己的主頁,可以設置封面照片,也可以看到這個節目有多少人追蹤、多少播放次數,介面有種 Twitter 的既視感。
Voicy 的 1600 檔節目大多是獨家,只能在 Voicy 上面收聽。這些獨家節目也不是誰都能開,需要先向 Voicy 申請並通過審查。2021 年的報名人數超過 1 萬人,但合格率只有不到 5%。
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可以成為那 5%?如果一定要自帶流量的話,素人、沒有粉絲的人是否就沒有機會了呢?
Voicy 提到,其實有些人原本默默無名、但是 Voicy 認為具備能夠吸引聽眾的魅力,實際推出節目後也真的頗受歡迎;這樣的人到底佔多少比例,就不得而知了。
跟任何人都能開節目的 Podcast 或 stand fm 真是大不相同,也不免讓人覺得 Voicy 是不是有點封閉。
Voicy 至今仍堅持審查制度的理由有兩個:一是「為了讓聽眾有更高機率能聽到有趣的內容」,二是「想和主持人一起拓展聲音的未來」。
如果以影音串流來比喻,那麼 Voicy 就像 Netflix 一樣(而不是 YouTube),核心策略是不斷提供好的內容,讓 Voicy 這個品牌深植聽眾的內心。
不給後製,真實性才是價值所在
Voicy 最特別的地方,就是他們主打「不能後製」,甚至不讓主持人上傳音檔,只能用自家推出的錄音 app「Voicy Recorder」才能收錄節目。
Voicy Recorder 所提供的錄音功能非常簡單,用手機一鍵錄音,可以分段錄,但是不能剪輯、也不能加背景音樂。也就是說主持人不能針對音檔做任何的加工!
這實在是很違反直覺,Voicy 要好的內容,又不給後製,這樣背景雜音怎麼辦?贅詞怎麼辦?
原來 Voicy Recorder 會幫你處理好降噪,並且自動加上分段音樂、背景音樂(實際上是聽眾自己選擇想要配什麼背景音樂)。
這一切的背景又要回到「以人為本」的原則,Voicy 希望讓主持人用最輕鬆不費力的方式做節目,專注在說話就好,而不是繁瑣的後製過程。
這樣才能提高主持人更新的頻率,進而產生更多好的內容,加強主持人與聽眾的連結。
我觀察到 Voicy 有很多節目幾乎是每日更新,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。
對 Voicy 而言,好的內容不需要太多後製剪輯,需要的是主持人未加修飾的真心話。他們最重視的是真實性,讓主持人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錄音,並且把當下最真實的聲音傳遞給聽眾。
付費不是為了內容、Voicy 的商業模式與挑戰
Voicy 的商業模式與 Podcast 沒有太大差異,不外乎是訂閱制抽成跟廣告抽成。已經有主持人透過 Voicy 創造單月 900 萬日圓以上的收入。
他們在 2020 年推出付費訂閱服務「Premium Listener」,讓聽眾可以付費支持自己喜愛的節目。開啟訂閱功能後,可以錄製限定單集,讓付費訂閱的聽眾收聽。
不過緒方憲太郎特別強調,這個訂閱功能叫做 Premium Listener 而不是 Premium Contents,聽眾付費是為了表達支持,而不是購買單集。
限定單集是主持人對付費聽眾表達感謝的方式,就像是特典一樣,可以加強主持人跟聽眾的連結,但並非義務。
再來談談廣告,Voicy 提供的廣告媒合模式是贊助播岀,這點非常適合聲音節目,因為粉絲的黏著度通常都比較高,對主持人的信任和支持很容易轉化成對於贊助品牌的支持。
因此 Voicy 在媒合廣告主與節目時,也會特別重視主持人與聽眾是否符合企業的品牌調性。
最有趣的部分是,Voicy 廣告不採取動態插入,也不讓人事先錄製好,而是主持人每次都用當下最新鮮的聲音——有可能是剛睡醒的低沈嗓音、有可能是 WBC 贏球太興奮大吼後的沙啞聲——念出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:「本節目由〇〇贊助播出」。
讓我想到有時候在 Podcast 聽到廣告,雖然是主持人念的,但是事前錄的口播跟節目當下的 tone 不太一樣時,的確有點抽離感,而 Voicy 的節目就沒有這種感覺。
在資料裡面沒寫到廣告贊助方案的預算範圍多少,不過日本口播廣告的 CPM 大約是 2000-3000日圓,再加上 Voicy 節目更新頻率很高,我推測贊助費用一個月 10-30 萬日幣跑不掉。
另外也想分享 Voicy 的這個 UI,單集介面在各章節可以插入圖片跟超連結,讓聽眾可以很容易找到參考資料或是贊助商的連結,點擊率應該比 Podcast 高出不少。
隨著 Amazon、Spotify 等平台積極佈局 Podcast,聲音市場的成長應是 Voicy 這次成功募資的原因之一,但接下來還是必須面臨這個萬年難題:到底跟 Podcast 有什麼不一樣?如何跟 Podcast 競爭或是共存?
雖說 Voicy 擁有自家的聽眾資料,可以分析更深入的數據,但用戶人數跟節目數量都跟 Podcast 差很多。
Voicy 最新公布的已註冊用戶是 150 萬人,而根據朝日新聞與 otonal 的調查指出,日本國內的 Podcast 用戶推估有 1680 萬人(2022年)。
也就是說,Voicy 至少還有 10 倍的成長空間,接下來如何搭上 Podcast 的成長熱潮,可說是左右公司未來發展的重大關鍵。
Voicy 的優勢在於已經有許多廣告業主與主持人,還有一批忠實聽眾喜愛他們的獨家內容。如此看來,如果要從 Podcast 的成長中得利,可能的方式有兩種:
以「Voicy 出品」的形式上架 Podcast 節目,並將聽眾導流到 Voicy 加入訂閱
套用現有模式媒合廣告主與 Podcast 節目,成為更全面的聲音廣告代理商
然而 Voicy 的定位是聲音平台,可見他們的未來規劃不只停留在現有的節目型態,會開發更多類型的聲音內容來留住聽眾的耳朵。
所以還有另一個可能性:Voicy 選擇開拓跟 Podcast 不一樣的市場,活用他們現有的機制(社群、聲音直播等),往「聲音社交平台」的路線發展。
編輯後記:付費內容定位
寫這篇時發現,CEO 緒方憲太郎滿常更新 note,能從中瞭解他對聲音產業的許多想法,包括 AI 會怎麼改變聲音帶來的價值之類的。而且文末還會附上「聲音編輯後記」,當然是用 Voicy 錄的,可以感覺到他對自家產品的熱情。
我很同意緒方氏對於訂閱制的看法,在 Substack 的官方刊物也看過類似的主張,大意是說我們通常會認為好的內容應該保留給付費用戶,但事實上,好的內容更應該設成免費,才能讓這些內容傳遞出去,發揮影響力。
好的內容被傳遞出去,就可以觸及更多有興趣的用戶,其中有些人會願意付費訂閱。這些人付費的動機不是為了購買內容,而是想「支持你」繼續創作,因為他認為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,而且也想加入。
給看到這邊的讀者,MisoNews 正式開放付費訂閱方案了!
這件事我摸索了很久,因為創辦 MisoNews 的初衷是希望藉由分享日本資訊來促進台日交流、共創未來,所以我希望有付費訂閱來支持我繼續創作,同時又希望可以將大部分的內容開放,讓資訊傳得更廣更遠。
做電子報就像做產品,需要不斷地迭代並調整,找出讓自己跟讀者都能開心且永續經營的方法。
所以我決定嘗試這個做法:內文開放閱讀,文末提供完整的參考資料清單,作為給付費讀者的回饋,也讓有興趣做深入研究的人可以參考。
我每篇文章寫作時間都滿長的,大部分是花在查找資料,目前統計一篇文章會用到 10-35 筆的資料。
如果你想取得這些完整資料,或是願意支持我持續寫作,歡迎加入付費訂閱。也可以用按愛心或分享的方式,表達你對 MisoNews 的支持 🙌
參考資料彙整
🟠 本集有 25 筆參考資料,在這裡提供給想瞭解更多、需要深入研究的讀者參考。
加入 MisoNews 付費會員,支持我們繼續分享日本新創與科技趨勢,即可解鎖所有參考資料,滿足你的好奇心。配合 AI 翻譯閱讀更加事半功倍喔!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MisoNews 日本新創報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