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謝謝你收看本週的 MisoNews!
這次用連續兩篇文章介紹日本行動支付王者 PayPay,上集1介紹了 PayPay 精準的 to B 加盟店策略,讓 PayPay 在短短三年內就突破 300 萬加盟店。
本週把重點放在 to C 的部分,介紹 PayPay 如何用回饋金獲得用戶,以及目前赤字的 PayPay 與背後的軟銀是如何描繪未來的 300 兆規模的巨大經濟圈。
5500 萬用戶與 2800 萬 MTU
PayPay 在 2018 年開始,藉由精確的擴張策略與大規模行銷活動,成為了掃碼支付的王者。現在 PayPay 的用戶超過 5500 萬人,等於日本人口當中每 2.3 人就有 1 人 是 PayPay 用戶。
但用戶人數其實是個很容易灌水的數字,更何況 PayPay 的定義是「所有登錄的帳號數量」,那可能也有不少殭屍帳戶在裡面。
因此更值得關注的指標是 MTU(Monthly Transaction Users)。這個指標的定義是一個月裡使用 PayPay 交易過至少一次的用戶,也能衡量 PayPay 經濟圈的影響力。
2022 年 12 月 PayPay 的 MTU 來到了 2819 萬人,代表有 52% 的 PayPay 用戶一個月裡至少用 PayPay 付帳一次,活躍用戶比例比相當高。雖然沒有 YoY 數據,但可以看出持續成長的趨勢。
從交易次數跟 GMV (Gross Merchandise Value,交易總額)來看,成長幅度也極大,交易次數較去年同期成長了 42.7%,GMV 則是成長了 46.4%,來到 5.7 兆日圓。
直接把這個數字除以用戶數,等於每個用戶平均用 PayPay 消費 10 萬日圓以上,表現相當優異。
PayPay 用 100 億回饋金換 500 萬個用戶
從下圖可以看到 PayPay 的用戶增加趨勢,值得關注的是他們在服務上線一年內就獲得了近 2000 萬個用戶。
初期非常快速的累積用戶,歸功於很多用錢砸出來的大規模行銷活動,例如引起話題的「100 億大放送活動」(100億円あげちゃうキャンペーン)。
但,並不是砸錢就等於成功。LINE Pay 也曾為了追上 PayPay ,舉辦了「300億大放送活動」,金額比 PayPay 更高,結果卻失敗收場。
砸錢也要砸得有學問,這部分 PayPay 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。從結論來說,PayPay 衝高用戶數的砸錢方式有三種:
多到足以造成話題的回饋金
返金比例高的回饋金
還是回饋金
例如「100 億大放送活動」就是提供總額高達 100 億日圓的回饋金,透過 PayPay 消費就可以獲得 20% 回饋,而且如果抽選中獎還能拿回全額。
當時在 Twitter 上就有很多人分享抽中了全額回饋,而且不少人是買筆電、Switch 等高額 3C 產品,抽到全額回饋金就等於抽到一台免費 Switch,誘因強大。
有人分享中獎經驗,就有更多人想試試手氣,看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,就像過年時看到大家買刮刮樂中獎,自己就忍不住也買來刮的道理一樣。
再加上 100 億是一筆大數目,話題性十足,在媒體及網路上引起大量討論跟關注。透過社群的口耳相傳跟擴散,PayPay 使用者也在這段時間暴增。
這筆錢花得到底有沒有效?調研指出,在這段期間 PayPay 的用戶從大約 70 萬人暴衝到 581 萬人。
這換算成 CPA 大約才 2000 日圓,非常划算;如果 100 億的預算拆成好幾次活動,效果應該就沒有這麼好了。
PayPay 為什麼有勇氣在服務剛上線不久就拿出 100 億宣傳?為什麼是 100 億?金融戰略本部長柳瀬将良表示:其實沒有特別的根據。
當時我們考慮過很多種行銷企劃,100 億的規模是來自孫正義的建議。2018 年 PayPay 剛上線的時候日本的非現金支付普及率很低,我們認為既然要做就要贏,所以應該要一次投下大筆的預算做一個有影響力的宣傳,讓使用者認識我們。(中略)100 億這個數字其實沒有特別的根據,就是取個好看的整數就決定了。
必須強調,並不是每種服務都適合用回饋金來獲得新用戶,因為用錢吸引到的用戶不見得真的喜歡你的服務,很可能註冊完、領完回饋金就跑了。
但 PayPay 是行動支付服務,所以回饋金非常適合。PayPay 要的不是讓用戶下載他們的 App,而是用戶實際用他們的 App 付款。
所以,用戶必須先進行第一次儲值並且消費,才能拿到回饋金,之後又可以再拿回饋金去消費,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,讓每一筆經由 PayPay 的消費,都能成為下一次再用 PayPay 的誘因。
PayPay 的 300 兆經濟圈藍圖與戰略
許多人關注 PayPay 接下來如何持續成長,以及如何黑字化。
PayPay 的收益構造可以分為三層,第一層是手續費收入,第二層是加盟店服務收入,第三層則是金融服務,例如先買後付、小額貸款等服務產生的利息。其中佔比例最大的主要收入是第一層的手續費。
PayPay 上個年度的 GMV 是 5.4 兆日圓,以手續費 1.6% 來計算,光是手續費的營收就有 864 億日圓;但對 PayPay 來說還不夠,他們瞄準的是總體規模 300 兆日圓的個人消費市場。
日本每年的個人消費總額大約是 300 兆日圓,而 PayPay 的 GMV 為 5.4 兆日圓,才佔不到 2%。這 300 兆的支出裡面,我們想要取代的是現金交易的部分,大約有 200 兆日圓。在國內應該找不到 TAM 這麼龐大的事業。
基於戰略考量,PayPay 應該暫時不會調高手續費,所以必須持續增加 GMV 才能提高營收。
講到這裡已經很明顯了,PayPay 的對手並不是其他行動支付,而是所有「非 PayPay」的消費手段。(用羅蘭的語氣來說就是「PayPay か、PayPay 以外か」)
所以接下來的戰略也很明確,就是增加更多使用者、取代更多「非 PayPay」的消費。具體來說:
增加更多使用者:持續推動跟 LINE Pay 的整合2,把 PayPay 用戶衝高到 9000 萬人。
取代更多非 PayPay 的消費:挖掘更多消費情境,開發所需的功能,讓 PayPay 在各種消費情境下都能成為使用者的首選。
購物方面,PayPay 的強項在於實體通路,今後會繼續擴展實體加盟店;同時也為了補強線上購物通路,在 2022 年 5 月也與日本 Amazon 合作。
消費情境裡面不只有單純購物,PayPay 的經濟圈藍圖裡什麼都有,把他們的服務列出來就知道
PayPay 信用卡、PayPay 銀行、PayPay 先買後付、PayPay 保險、PayPay 證券、PayPay 小額貸款⋯⋯等等。
只要是跟個人消費有關的場域都有佈局,也持續的把許多 Yahoo 或是軟銀集團底下的金融服務整合到 PayPay。
目前還是赤字的 PayPay,許多人關心什麼時候才會黑字化,不過 PayPay 的中山一郎社長跟軟銀的宮川潤一社長都說不急著黑字化,更重視的是如何實現他們描繪的藍圖。
當然主要原因是他們要攻佔的市場太巨大,邊際成本也越來越高。如果願意省下一點營銷費用、或是把手續費拉高就夠能黑字化,但是他們並不打算這麼做,認為現在還不是放緩腳步的時機。
總結:從 PayPay 身上學到什麼
這次用兩篇文章來介紹 PayPay,分別從 to B 跟 to C 的角度切入,加起來篇幅近 8000 字,很謝謝你閱讀到這裡,也想給寫到這裡的我自己一點拍手鼓勵!
最後一段來總結從 PayPay 的案例學到什麼。
to B 的部分最值得學習的還是 PayPay 如何降低加盟成本,不管是看得見的成本(手續費)或是看不見的成本(學習成本、機器維護等)。
to C 的部分,這篇主要談的是回饋金,但回饋金是兩面刃,我覺得 PayPay 能夠成功運用,是因為他們很了解自己的服務如何提供價值給使用者,利用回饋金促進使用者實際用用看他們的服務(而不是只有下載、註冊而已)。
從做產品的觀點來看,「你最希望使用者做什麼事 = 你的產品(服務)如何提供價值給使用者」。
以 PayPay 的例子來說,用 PayPay 付款比現金更方便,這就是 PayPay 提供給使用者的服務價值,也是他們最希望使用者做的一件事,所以把誘因(回饋金)建立在這件事情上面,才能讓行銷預算發揮最大的效果。
如果你喜歡這期文章並希望了解更多,歡迎訂閱《MisoNews 日本新創報》,每週收到日本新創、科技、行銷的趨勢觀察文章。
詳見:日本 LINE 、Yahoo 將與母公司 ZHD 合併,但其實不是第一次了
參考資料彙整
🟠 本集有 10 筆參考資料,自己留著太可惜,在這裡提供給想瞭解更多、需要深入研究的讀者參考。
加入 MisoNews 付費會員,即可解鎖最齊全的參考資料,方便你做更深入的調查研究,配合 AI 翻譯閱讀更加事半功倍喔!
Keep reading with a 7-day free trial
Subscribe to MisoNews 日本新創報 to keep reading this post and get 7 days of free access to the full post archiv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