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soNews 日本新創報

為什麼要寫日本新創?

嗨,謝謝你來到 MisoNews!我是作者 Linn。

MisoNews 是台灣第一個專注於日本的新創趨勢、科技服務與行銷的自媒體。

也許你會好奇,關於新創與科技趨勢,美國矽谷才是人人注目的焦點,為什麼我們要介紹日本新創呢?

其實日本新創圈正在蓬勃發展,2022年的投資總額創下歷史新高,來到 8774 億日圓,日本政府也積極的整頓環境並展開各項措施來扶植新創。

在這樣的環境下,日本新創將會持續成長,而台灣跟日本同樣是太平洋上的島國,在新創與數位轉型的浪潮下,有很多地方可以互相學習與合作。

這些消息,在台灣的媒體不容易接收到,因為日本業界的情報以日文居多,也沒有專注於日本新創的中文媒體來提供資訊。

既然沒有,那就自己辦一個吧!就這樣,MisoNews 誕生了。

MisoNews 是台灣第一個專注於日本的新創趨勢、科技服務與行銷的自媒體,Miso 取自日文「味噌」的發音,在日文中也具有「巧思、重點」的涵義。

我相信,要瞭解一個國家的趨勢,必須先瞭解一個國家的文化。期待在這裡和你們討論交流的,不只是日本的科技趨勢,更是建構在文化理解上的深度觀點。

我們的訂閱方案

《MisoNews 日本新創報》以產品經理與在地使用者的觀點,分享日本新創、科技服務與行銷的趨勢洞察,每月預計出刊 4 篇文章。

文章主題包含:日本新創公司介紹、服務設計案例、數位轉型案例、科技相關時事⋯⋯等等,皆為 Linn 獨立選題製作。

我們提供付費方案,每月 8 美元,有你的支持我將能繼續獨立營運、持續產出好內容。(付費後即無法退費,請見諒)

訂閱支持 MisoNews 日本新創報👇

創辦 MisoNews 的初衷是希望藉由分享日本資訊來促進台日交流,所以我希望有付費訂閱來支持我繼續創作,同時又希望可以將大部分的內容開放,讓資訊傳得更廣更遠。

MisoNews 每篇文章的寫作時間都很長,大部分是在查找資料並重新組織,一篇文章大約會用到 10-30 筆的資料。雖然很花時間,但我相信這是有價值的。

如果你願意支持我用這樣的方式持續產出文章,歡迎加入付費訂閱的行列。

🟠 付費訂戶可以享有以下權利:

  • 解鎖所有文章

  • 解鎖所有參考資料、書籍清單

  • 加入專屬社團,參與題目討論(社團籌備中)

訂閱支持 MisoNews 日本新創報👇

小提醒:由於這是一份商業科技趨勢刊物,若您任職的公司有相關制度,訂閱費用也可以報銷經費。

關於作者 — Linn

嗨,我是 Linn,在東京大學完成碩士學位後進入日本 IT 業工作,是 MisoNews 的創辦人兼作者,旅居日本 8 年。

在日本當產品經理的這些年,我待過國際級的上市公司,也待過成員只有 5 人、感覺隨時都會解散的新創公司。 一路走來負責過 B2C 或 B2B SaaS 等不同類型的產品。

其實 MisoNews 不是我的第一個寫作嘗試。我在 2017 年開始經營粉絲專頁,寫文章分享日本文化與職場觀察,追蹤者超過 5 萬人。

因為熱愛書寫,又有無限的好奇心驅使我持續地探索日本的新創跟科技業界,開始有了想把這些資訊整理並分享出去的念頭,就在 2022 年末創辦了 MisoNews。

日本的新創圈非常有趣而且充滿活力,我想把在這裡的所見所聞分享到台灣,一方面是滿足我的求知慾,同時也想透過這這些資訊分享,促進台灣跟日本的交流,讓台日共好、共創新未來。希望 MisoNews 可以順利成長茁壯到完成這個願景。

謝謝你讀到這裡。期待與你在電子報相見!


訂閱 MisoNews 日本新創報,每週收到日本新創、科技、行銷的趨勢觀察文章。


社群媒體

你也可以在以下地方找到我:


Some Tips

“MisoNews” is now available in English!
I will translate the previous issues into English, and try to publish both original and English edition simultaneously. Subscribe here👇

Suscribe MisoNews EN

MisoNews 日本新創報 is a reader-supported publication. To receive new posts and support my work, consider becoming a free or paid subscriber.

Subscribe to MisoNews 日本新創報

專注於日本的新創趨勢、科技服務與行銷的電子報。

People

MisoNews 作者。旅居日本 8 年,以 IT 產品經理與在地使用者的雙重視點,探討日本的新創、科技趨勢與文化觀察。A product manager, writer, translator and observer of Japan tech.